作為兒童的常見眼病,弱視的治療需要醫生、家長和孩子的共同配合。然而,不少家長卻對治療方法存在錯誤的認識,給孩子的治療帶來了反復,有時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蘇州理想眼科醫院的專家經過總結,將家長常見的誤區羅列如下:

  誤區一:不愿太早讓孩子戴眼鏡

  有些家長不愿意讓孩子過早戴眼鏡,認為戴眼鏡容易加深度數。然而事實上,兒童弱視是一種視覺神經的發育不良。人的視覺神經發育關鍵期是3~5歲,這就意味著,弱視治療越早越好。從理論上講,8歲兒童的視力及各種視覺功能達到成人水平,然而在臨床上用視力表檢查,常發現3歲以上兒童就基本可以達到正常。也就是說3歲以上兒童如果發現有屈光不正并影響視力,就應當及時進行治療。家長切勿因為陷入兒童弱視治療誤區,貽誤了孩子的黃金矯治時機。

  誤區二:眼鏡不要一直戴著

  不少家長總覺得小孩子戴眼鏡會影響其發育。其實對于弱視兒童而言,情況恰恰相反:戴鏡本身就是一種治療方式,摘摘戴戴反而會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配好的眼鏡要一直戴著。曾有家長帶孩子接受配鏡治療及視覺訓練后,回家擅自鼓勵孩子在做訓練時少戴甚至不戴眼鏡,半年后復診,發現視力無明顯提高,經追問才發現問題原因就在于此,白白浪費了孩子寶貴的半年治療時機,讓醫生深感遺憾。

  誤區三:一旦視力恢復正常,就可以停止戴鏡和訓練

  這也是家長常犯的錯誤。弱視臨床治療的標準是雙眼視力均達0.9以上、具備良好的雙眼視覺和立體視覺功能,且隨訪三年無回退,必須同時達到以上三點,才可以認為弱視被治療了。很多家長,甚至包括一些非專業醫生在孩子視力提高到正常水平后,沒有加做雙眼視和立體視功能訓練,就過早停止了治療,導致功虧一簣。

  蘇州理想眼科醫院專家同時指出:兒童弱視是一種發育性疾病,家長要充分了解其治療過程是緩慢的,視力提高也是逐步的,切不能操之過急。雖然弱視的對兒童視力的影響嚴重,但只要家長留心觀察,及早發現,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大部分孩子的視力都可以得到改善,直至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