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孕婦在蘇州大學理想眼科醫院實施了折疊頂壓球囊(FCB)鞏膜外加壓術,成功復位了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術后患者恢復良好。該項技的開展為治療疑難眼底疾病再添新翼標志著蘇州大學理想眼科醫院眼底診療技術再上新臺階!

  懷孕8周的張女士,前一段時間無明顯誘因出現右眼視力下降,視物模糊,伴鼻側視物遮擋感、眼前黑影飄動,嚴重影響生活,為求系統診治來到蘇州大學理想眼科醫院就診。經眼底病科主任杜姝檢查后,診斷為“ 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收入院。

  這種情況下,須盡早施行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否則視力會越來越差。一般患者較年輕,裂孔位置處于眼球較為周邊的位置時,醫生通常會考慮做傳統的外加壓手術,這是對眼睛整體創傷及預后影響較小的手術方式。

  但考慮到張女士處于孕早期,傳統外加壓手術需要牽拉眼外肌,恢復周期長,且需要牽拉肌肉的刺激,對患者自身及胎兒的發育都有較大的影響,治療過程中存在引發流產的風險。如果等到孩子出生后再手術則會延誤了眼病治療,視網膜脫離范圍會進一步增大,術后視力恢復難度增大,預后變差。

  ▲圖源:網絡

  保孩子還是保眼睛?對于做媽媽的張女士來說成了一個兩難的抉擇……好在蘇州大學理想眼科醫院的眼底病科團隊經過研究,建議張女士嘗試新的微創視網膜復位術——折疊頂壓球囊(FCB)植入術,這項技術適用于單個裂孔且孔洞處于視網膜周邊的位置,全身麻醉風險較大的患者。

  在和張女士充分溝通后,張女士選擇了在鞏膜外植入折疊頂壓球囊(FCB),入院后,杜姝進一步為張女士完善相關輔助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并在術前運用三維重建技術,對裂孔大小、位置進行了詳細分析,有效提高了裂孔封閉和視網膜復位的效果。術中,在張女士眼睛里滴了幾滴表面麻醉眼藥水進行局部麻醉,用了5分鐘就順利完成了折疊頂壓球囊植入術。

  手術當天,患者右眼視網膜已復位,術后一天液體基本吸收,術后張女士的矯正視力已經由術前的0.4提升至1.0,恢復情況良好。

  傳統視網膜脫離修復術分為內路和外路兩種手術方式。內路手術也被稱為玻璃體切除術,這種方式的手術時間相對長,患者恢復慢,患者術后需保持俯臥位休養2~3周,如有硅油填充,還需等待數月后再次進行手術將硅油取出。

  相對而言,傳統外路手術,即鞏膜外墊壓術,一直得到很多資深視網膜醫生的青睞,因為這種方法能保證自身眼球氧平衡不被破壞,并且手術效果更為持久。

  ▲圖源:網絡

  折疊式頂壓球囊(FCB)視網膜復位術是一種新方式,與傳統外路手術相比,FCB具有眾多優勢:手術時間由50分鐘減少到10分鐘、無需球后麻醉、不用牽拉肌肉、不必做鞏膜放液、無需術中定位,以及不用進行裂孔冷凍等步驟。醫生僅需將折疊好的球囊植入到脫離處的眼球外壁處,再注入生理鹽水令球囊鼓起,像“千斤頂”一樣將眼球外壁向脫離的視網膜“頂”貼靠近。視網膜裂孔被頂起封閉后再及時進行激光治療,患者有望快速恢復,大大減輕病痛,避免多種術后并發癥,從而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體驗。

  此例手術的成功實施,不僅展示了蘇州大學理想眼科醫院在眼底疾病治療領域的實力,也為更多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患者帶來了希望。作為江蘇省臨床重點???,目前醫院名醫工作室董方田教授、閔寒毅教授以及楊勛教授、杜姝主任均可開展該項手術。未來醫院將繼續致力于引進更多前沿技術,提高診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

  眼底病與眼外傷科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