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現在市面上明星同款的潤目貼五花八門,宣稱 “10 分鐘緩解眼疲勞”“堅持使用降低近視度數”…… 鋪天蓋地的廣告讓人躍躍欲試。但潤目貼真有這么神奇?網絡平臺數據顯示,潤目貼月銷量超百萬件,評論區卻兩極分化:有人直呼 “救命神器”,也有人吐槽 “用了眼睛火辣辣”。今天就帶你了解關于潤目貼的一些真相,看完心里就有數了!

  一、效果就像 “開盲盒”

  “最近來門診因為使用潤目貼導致眼部不適的患者明顯增多。”在日常的接診中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白領及學生家長反映:使用市面上的潤目貼后眼部短暫清涼,卻出現刺癢、干澀甚至紅腫等反應。角膜病科門診顯示,過去半年內,與潤目貼相關的結膜刺激、過敏性反應等問題同比增長超過三成。部分患者是為了緩解熬夜、長時間用眼后的干澀不適而頻繁使用“網紅眼貼”,結果不僅未見明顯改善,反而加重了不適。

  有的患者反映,剛貼上時眼睛確實很涼爽,但10多分鐘后就沒感覺了,連續用了幾天甚至有灼熱感。實際上,這類產品中的薄荷腦、冰片等成分主要起到局部刺激作用,雖然能帶來短暫的舒適,但對淚膜穩定性和瞼板腺功能無實際改善,個別體質敏感者還可能出現過敏反應。醫生提醒,潤目貼并非人人適用,尤其是有眼部慢性炎癥、干眼癥或過敏體質的人群,應謹慎使用,避免因一時“舒適”帶來額外負擔。

  圖源:網絡

  二、華麗成分不“治本”

  潤目貼里的薄荷腦、冰片確實能刺激神經產生清涼感,菊花、決明子等草本成分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但這些只能 “治標不治本”。就像給漏水的水管貼膠布,暫時擋住水流,卻解決不了管道破裂的問題。蘇州大學理想眼科醫院角膜病科主任趙慶亮指出:“眼疲勞本質是淚液分泌不足、瞼板腺功能障礙或用眼過度,潤目貼無法促進淚液分泌,更不能改變眼球結構。”

  對比專業治療手段,潤目貼的局限性更加明顯:干眼癥患者通過熱敷(40-45℃)軟化瞼板腺堵塞油脂,配合瞼板腺按摩疏通 “眼部下水道”,能從根源改善癥狀;中重度干眼患者接受強脈沖光治療,通過熱效應調節瞼板腺功能,這些才是真正的 “治本之策”。

  圖源:網絡

  三、建議作為輔助手段

  潤目貼可以作為短期緩解的輔助手段,但不能替代科學的用眼習慣和專業的干預措施。正確的護眼方式,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短期應對:眼部輕度干澀或疲勞時,可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或在醫生指導下冷敷、熱敷,緩解不適。

  日常養護:建議每天進行2-3次熱敷(40-45℃),每次10-15分鐘,結合眼保健操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空調房放置加濕器,保持濕度,減少淚液蒸發。

  科學作息:合理安排用眼時間,遵循“20-20-20”法則(每用眼20分鐘,看6米遠20秒),減少熬夜和長時間對屏幕的依賴。

  專業干預:出現持續眼痛、視物模糊等癥狀,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瞼板腺功能、淚液分泌量等檢查結果,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從超聲霧化到強脈沖光治療,獲得更適合自身的治療方案。

  圖源:網絡

  結語:護眼沒有捷徑,理性看待“網紅產品”

  潤目貼并非“智商稅”,但也不應被神化。適度使用或許能起到一定輔助作用,但對眼部癥狀頻繁、持續的人群來說,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學的護眼習慣,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畢竟,真正能守護視力的,從來不是一張貼片,而是科學管理與及時干預。理性消費、科學護眼,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