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學習好的都是坐在那個位置”、“老師,我家孩子坐在后頭真的看不清”、“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麻煩您給換個前排”......-到開學家長們就開始了新一輪“搶座”大戲,對“黃金座位”深信不疑的家長們也已成了讓老師們“頭疼”的對象之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為老師們解解圍”,揭開“黃金座位”的神秘面紗。

  家長認為的“黃金座位”,就是指教室第二排、第三排居中的幾個位置。普遍認為距離近影響視力,距離遠看不清。正面對著黑板,距離不遠不近,眼睛自然就不吃力了。

  ▲圖源:網絡

  可事實是怎樣嗎?兒童青少年近視,一般是由于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閱讀,書寫,使用電腦、手機,這些用眼距離在30厘米以內活動的都屬于近距離用眼。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孩子的眼睛的睫狀肌會進入一種緊張的狀態,如果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可能會出現假性近視,甚至演變為真性近視。

  就學校的黑板而言,即使孩子坐第一、二排,離黑板也是有一段距離的,遠達不到看書本、做作業那樣的近距離視物,并不會引發近視。只要孩子的視力健康,按固定周期調換位置,坐第幾排對視力的影響并不大。

  如果孩子視力下降看不清,就急于將座位調到前面,那只是簡單粗暴地將眼睛與物體之間的距離縮短,讓眼睛湊合著看清東西,實則卻使孩子更容易視疲勞。

  ▲圖源:網絡

  通過瞇眼視物,黑板上的字在這個距離下也足夠看清,很多孩子的近視度數增漲就不容易被發現。所以很多坐在前排的孩子來檢查視力時會發現度數已經不淺了,甚至有很多孩子已經近視很久,卻一直沒有被發現,直到校園視力體檢,家長和老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孩子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的情況,應盡快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醫學驗光,詳細檢查,判斷是否患有近視,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近視的發生,除了少數遺傳因素,更多和視覺環境及行為有關。所以與其糾結“黃金座位”,不如幫助孩子改變不良的視覺行為和視覺環境。

  1、正確的讀寫姿勢:牢記“一尺、一拳、一寸”。身體坐直,頭擺正,肩放平,雙腳放平,書本放平,眼睛與書本距離應約為一尺(33~35厘米)、胸前與課桌距離應約為一拳(8~10厘米)、握筆的手指與筆尖距離應約為一寸(約3厘米)。讀寫時間30-40分鐘后要活動性休息10分鐘,臨窗遠眺。

  ▲圖源:網絡

  2、采光和照明要求:書桌應放在室內采光較好的位置,白天學習時充分利用自然光線進行照明,這種光線均勻、柔和,適合看書寫字,但要注意避免光線直射在桌面上。臺燈應放置在左前方,避免右手寫字時手影遮住光線(左手寫字者則放置于右前方)。學習時除臺燈照明外,還應適當開啟背景輔助光源,以減少室內明暗差,使桌面局部光線與周圍環境保持和諧。

  3、增加戶外活動: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是目前簡單有效又省錢的近視防控措施。這主要因為太陽的光照強度能夠促進多巴胺釋放,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視的發生發展。

  ▲圖源:網絡

  4、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如果孩子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的情況,要盡快到專業正規的機構進行檢查,以確定近視的真假。假性近視,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視力調節,緩解眼部疲勞,解除睫狀肌痙攣,從而將視力恢復到正常值。如果是真性近視,應遵從醫囑配戴框架眼鏡。

  如果近視增長過快,防控在青少年階段非常重要,其中角膜塑形鏡就具有一定延緩近視增長的作用。白天不戴鏡,裸眼能看得清楚;延緩近視發展,科學管理近視。數據顯示,越早配戴角膜塑形鏡,至成年近視度數穩定后,眼軸累計減緩增長的量越大,由此可見越早配戴角膜塑形鏡,近視控制的累積獲益越大。

  ▲圖源:網絡

  但角膜塑形鏡不是人人都能配的,角膜塑形鏡適用于8歲以上,球鏡度數在600度以下,散光低于200度的近視人群,此外還需根據眼睛的具體情況及視力檢查結果進行個性化驗配!

  專家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