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統計,我國60至89歲人群白內障發病率約為80%。那么,確診白內障是否需要治療呢?什么時候治療合適?有哪些治療方式?

  白內障其實是一種無痛性的眼科常見疾病,就像人到了一定年紀,頭發會變白一樣。原本正常的晶狀體呈透明狀態,但到了一定年紀,眼睛里面的晶狀體也會出現老化變得渾濁。而渾濁的晶體就會阻擋光線的進入,導致視物不清,也就是所謂的“白內障”。


▲圖源:網絡

  實際上,白內障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是機體內外各種因素對晶狀體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眼睛的正常老化、高度近視、眼部疾病、家族遺傳、外傷、激素等都有可能導致白內障。

  ? 視力減退,看東西時感覺眼前像是有一層霧

  ? 強光下視力下降? 看顏色對比敏感度下降

  ? 視物有重影

  ? 更換眼鏡依舊看不清楚

  ▲圖源:網絡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對白內障的治療存在誤解,認為這只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發生的現象,不需要治療。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觀點。白內障會逐漸影響視力直到看東西變得模糊不清,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甚至還會增加意外事故的風險,如摔倒、碰撞等。因此:不要拖!只要察覺白內障的程度已經明顯影響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就可以考慮做手術。

  那么,問題來了!是剛出現白內障就做手術,還是等白內障“熟了”之后再手術好?

  白內障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導致青光眼發生的可能,以及誘發葡萄膜炎等,這些意外情況不僅會嚴重影響視力的恢復,若不及時處理,甚至會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傷。此外,熟透的白內障也會導致后期治療變得更加復雜,進而增加手術難度及風險!

  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被證實能有效治療白內障。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主流的手術方式為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技術目前已經非常成熟,通過約3mm的微創切口,將混濁的白內障粉碎吸出,然后推入一枚透明的人工晶狀體。

  ▲圖源:網絡

  并非越貴越好!合適的白內障晶體應該是根據自身用眼的需求以及適應力來選擇!首先明確平時用眼是近距離、中距離、還是遠距離,參考下圖“對號入座”~

  ▲圖源:網絡

  ? 單焦點人工晶體

  單焦點人工晶狀體僅一個焦點,無調節能力,患者術后只能看清遠處。

  能夠實現裸眼看電視、看風景或開車等遠距離的活動,不過看近處則需配戴老花鏡。單焦點人工晶狀體的優點是患者容易適應,視覺質量良好,性價比高。

  ? 多焦點人工晶體

  多焦點人工晶狀體主要分為雙焦點人工晶狀體和三焦點人工晶狀體。

  雙焦點人工晶狀體有兩個焦點,能看近和看遠,但中距離視力相對較差,遠視力和近視力較好。

  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有三個焦點,能模擬人眼變焦力,為患者提供遠、中、近的全程視力。

  以上晶體也可以選擇增加散光矯正,在治療白內障的同時一并解決近視、散光問題。不過,多焦點晶體對自身的適應力要求較高,術后也需要一定時間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