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家長圈熱議的“學習困難門診再添新成員!繼“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后,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近日推出新的門診“視覺與學習困難”門診。據悉,首日接診量突破10例。一位8歲男孩哭訴著:“書本上的字像跳舞的小人,我抓不住它們……

  近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推出的“視覺與學習困難”門診引發關注。開診首日,10余名家長帶著孩子慕名而來,其中一位8歲男孩的描述令人深思:“書本上的字像小人在跳舞”“密密麻麻的字像子彈飛過”“看書久了頭暈頭痛”。

  經檢查,男孩雙眼存在中高度散光(250度和350度),且融合功能異常。這類因視覺問題導致的學習障礙,在傳統教育場景中常被誤認為“粗心”或“態度問題”,卻可能是孩子視力健康亮起的紅燈。

  醫生表示:“視覺是兒童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約80%的學習內容依賴視覺完成。若存在散光、調節異?;螂p眼視功能障礙,可能直接影響閱讀速度、理解能力,甚至引發厭學情緒。”

  ▲圖源:網絡

  1. 常見視覺障礙類型

  散光與屈光參差:導致文字變形、重影,如案例中的男孩因散光出現“文字浮動”現象。

  調節功能異常:表現為閱讀時頻繁瞇眼、疲勞,甚至出現“串行漏字”。

  雙眼視功能障礙:融合功能或立體視異常,可能引發頭痛、閱讀效率低下。

  視覺空間能力不足:影響數學應用題理解、幾何圖形認知,如“抄錯列式”“左右不分”。

  2. 對學習的具體影響

  閱讀障礙:視覺加工能力與漢語閱讀流暢性密切相關。視覺功能缺陷可能導致閱讀速度慢、錯別字多,甚至排斥閱讀。

  數學困難:空間感知能力不足會影響幾何題解答和應用題理解,如“看錯數字”“無法建立三維空間概念”。

  情緒問題:長期因視覺問題受挫,可能引發焦慮、自卑,甚至厭學。

  1. 檢查流程

  • 基礎視力篩查:包括裸眼視力、驗光、眼底檢查。

  • 視功能專項評估:調節幅度、融合范圍、立體視等12項指標。

  • 家長問卷:了解孩子學習表現、用眼習慣及家族病史。

  2. 個性化治療方案

  • 光學矯正:例如配戴角膜塑形鏡、離焦眼鏡,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

  • 視覺訓練:

  1.通過翻轉拍、字母表訓練改善調節靈敏度。

  2.使用紅綠立體圖、裂隙尺強化融合能力。

  3.借助VR設備提升空間感知能力。

  4.調整讀寫姿勢、控制用眼時間(遵循“20-20-20”原則)。

  ▲圖源:網絡

  • 定期檢查:0-6歲兒童應接受13次視力篩查,學齡期每半年檢查一次。通過定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孩子視力的細微變化,為早期干預提供依據。

  • 科學矯正:散光、屈光參差需及時配鏡,避免“等孩子長大自愈”的誤區。例如角膜塑形鏡(OK鏡)。它通過連續過夜配戴達到白天無需戴鏡就能獲得清晰視力目的,并可以有效控制近視進展。對于近視發展較快的孩子,角膜塑形鏡在控制近視進展方面有著顯著優勢。

  • 家庭訓練:- 調節訓練:每日進行“遠近交替注視”練習(如看5米外物體5秒,再看30厘米處手指5秒,重復10次),有助于鍛煉孩子眼睛的調節能力,緩解視覺疲勞。- 視覺追蹤:用“找不同”“走迷宮”游戲鍛煉眼球運動能力,提升孩子視覺追蹤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即日起,關注孩子的“眼神”健康,定期帶孩子進行全面視功能檢查。早期發現、科學干預,才能讓孩子真正“看清”知識的輪廓,找回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