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中戴上600度近視眼鏡開始,文先生化名)的生活就像被按下了“不便”開關。清晨摸黑找眼鏡的慌亂、出差時護理液告罄的焦慮、陪孩子打球時鏡片碎裂的擔憂這些細碎的煩惱,日復一日地消磨著生活的興致。

  今年原計劃全家馬爾代夫游,滿心期待潛水時擁抱海底世界,可看著鼻梁上厚厚的鏡片,文先生又陷入了猶豫。直到咨詢了幾位做過近視手術的朋友,他才終于鼓起勇氣,走進了蘇州大學理想眼科醫院。

  “原來不戴眼鏡的世界,是這樣清晰又自由!”完成全飛秒激光手術后的文先生,難掩眼中的驚喜。曾經冬天鏡片起霧的尷尬、夏天滑落的狼狽、運動時的小心翼翼,統統成為了過去式。

  如今的他,清晨睜眼就能看清枕邊鬧鐘,打球時肆意奔跑不用擔心鏡框脫落,就連拍照也告別了反光困擾,整個人仿佛年輕了十歲,生活品質直線飆升。

  

 

  很多人誤以為近視手術是“年輕人的專利”,其實中年群體反而有三大天然優勢:

  1、視力趨于穩定近視手術的適宜年齡通常在18-50歲之間,且要求近兩年度數變化不超過50度。

  18歲以前,眼球發育尚未完全穩定,近視度數可能還會增長,因此不建議進行手術。

  50歲以后,眼睛開始出現老花、白內障等老年性眼病,可能會影響手術。而35歲正處于這個范圍的黃金期,眼球發育成熟,度數基本穩定(病理性近視除外),正是通過手術矯正視力的好時候。

  2、性價比更高。35歲+職場人頻繁出差、會議、熬夜,戴隱形眼鏡易引發干眼癥;框架眼鏡又影響形象和運動。

  一臺10分鐘的手術,換未來20年輕松應對職場社交和家庭生活,對追求效率的中年人來說,性價比反而更高。

  3、同時解決近視與老花。由于高強度用眼等因素,一些中年朋友早早出現老花。

▲圖源:豆包AI

  35歲以上的人,時間常常被工作和生活的種種事情所占據,很難抽身。想做近視手術,又擔心沒時間,怎么辦?

  近視手術分為術前檢查、手術、術后復查三部分,三項內容都至關重要,必不可少。術前檢查是確認能否做手術、適合何種術式、排除做手術的各種禁忌癥,為手術提供準確數據的前提。

  總的來說,術前檢查需半天時間,手術當天需半天時間。當然,術前檢查和手術不能同天做,因為術前檢查會通過散瞳來進行眼底檢查和驗光,需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才能使眼睛恢復到正常狀態,而且手術前還需要根據醫囑應用抗生素眼藥水1-3天。

  其次,基本不會影響工作。手術當天就能回家,不用住院,術后1—2天基本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也就是說,周五做完手術,周末休息兩天,下周一就能正常上班。當然,術后還是要注意科學用眼,避免讓眼睛陷入疲勞狀態。

  異地出差也能正常復查。一年內我們會為患者術后復查6次,術后第1天、7天、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都需要到醫院復查。每一次術后復查都有其目的及意義,不可輕視。

  ▲圖源:網絡

  目前,近視手術方式主要分為兩大類:角膜屈光手術(也就是常說的激光手術,包括全飛秒、半飛秒、全激光等)和眼內屈光手術(也就是ICL/PR/PRL植入術)。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近視手術。手術前,需要進行全面而細致的眼部檢查,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如角膜厚度、眼壓、眼底情況等,來判斷患者是否適合手術,以及適合哪種手術方式。

  雖然有人說“年紀大了可能會老花,做手術沒意義”,但近視和老花是兩回事,手術后如果將來老花,可以戴老花鏡,不至于隨時攜帶兩副眼鏡,看遠處戴近視鏡,看近處戴老花鏡。

  文先生用親身經歷證明:擺脫眼鏡束縛,收獲的不僅是清晰的視力,更是對生活的掌控感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