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理想眼科醫院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應定期做眼科檢查
人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顯“富態”,然而比起生活上的富足,越來越多人的健康狀況卻遭遇“滑鐵盧”,其中因糖尿病引起的致盲問題就成為不少三高人群面臨的“坎兒”。不少患者都是在視力下降甚至突然失明時到醫院檢查才知得患了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病”)。
蘇州理想眼科醫院臨床統計表明,近年來因糖尿病眼病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增長迅速,患者年齡集中在45歲到60歲之間,其中不乏一些年輕患者。對此,蘇州理想眼科醫院主任醫師宋鄂院長提醒:糖尿病患者護眼,只有控制血糖和眼底檢查“兩手抓”,才能真正擊退糖網對視力的“侵擾”。
早期無癥狀,視力出現下降為時已晚
據宋院長介紹,糖網病是一種眼底疾病,它是由于長期高血糖導致視網膜血管的管壁受到侵蝕,前期可能會出現視網膜內小的出血、滲出;之后血管變細、閉塞,從而使大片視網膜缺血、缺氧,刺激了新生血管的產生。這種在缺氧環境下長出的新生血管很脆弱,極易自發破裂,大量血液流入玻璃體和視網膜,視力嚴重下降。新生血管周圍的纖維組織還會收縮,牽拉視網膜脫落造成失明(繼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也會導致失明),后果不容小覷。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多數“糖友”對此卻仍未有清晰的意識,宋院長告訴記者,“目前從醫院眼底病科的門診數據來看,有將近90%的患者在內科確診糖尿病后卻沒有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做眼科檢查。由于早期糖網病又無任何癥狀,眼睛不紅不疼,視力正常,因此常常被患者忽視”。但事實上,大多數糖尿病長期患者已經患有視網膜病變,甚至到了病變晚期。待到視力突然驟降,患者想到來眼科尋求救治,卻時常為時已晚。
預防很關鍵,老“糖友”要定期檢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視力的損害是不可逆的,及早發現、及早干預治療是目前防治糖網有效的手段。因此,一旦患者被確診為糖尿病,即使尚未出現眼睛的異常癥狀,也建議患者及時到眼科進行眼底檢查,由醫生根據眼部的實時發展情況進行定期隨診規劃。”宋院長表示,及早預防通過及時的治療,多數由糖尿病引起的視力下降和致盲情況是可避免的。“防治糖網病,合理飲食控制血糖顯然是必要的。但導致糖網病的原因除了高血糖之外,高血壓、高血脂也是很危險的因素。所以,日常生活中,不僅要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的控制也很重要。”宋院長說。
而對于一些老“糖友”來說,持續預防尤為重要。宋院長也就糖尿病患者眼部檢查的時間間隔給出了建議:1型糖尿病患者可每年檢查一次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據病情每半年或3個月檢查一次眼底。以實時了解有無眼部并發癥及其進展程度。
及時手術治療,保住視力不再是奢望
眼下,治療糖網病有效的方法是激光治療和玻璃體切割手術,前者的干預效果明顯,適合于糖網病早期患者的治療。而對于一些晚期的糖網病患者來說,多數已經發生出血和視網膜脫離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嚴重的境況常常使他們絕望地以為復明已成“奢望”。事實上,玻璃體切割手術可以解決此類復雜的眼底病癥。不過它需要滿足兩個前提條件:一是手術硬件標準高,由于手術需要的器械價格昂貴,許多眼科和綜合性醫院都無力配置;二是醫生技能水平高,糖網病手術過程復雜,主刀醫生不僅要受過專門訓練,且須具備非常熟練的眼顯微外科及激光治療的臨床經驗,才能保證手術順利。
據了解,玻璃體手術是上世紀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眼顯微外科手術,它的出現被認為是眼科治療史上的一大革命,令不少眼病患者“絕處逢生”。而蘇州理想眼科醫院作為國內專業學院型三級眼科醫院,較早時期便在蘇州地區領先開展玻璃體切割手術,目前已積累了豐富的玻璃體切割手術經驗。同時醫院配備多名“國”字號眼科專家坐鎮,兼具不斷引進的優秀眼科人才,勢必能為較多嚴重眼病患者爭取救治希望。
專家介紹
宋鄂: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執行院長、現任中華醫學會眼科醫師協會常委、衛生部??漆t師準入試點工作眼科專家組成員、中華醫學會醫療鑒定專家庫成員、全國神經眼科學組委員等,《中華眼科雜志》、《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等編委
專業技術擅長:從事眼科臨床與實驗室研究20余年,對眼底疾病診療經驗豐富,擅長糖尿病性眼病及復雜疑難眼底病診治。
榮譽簡略: 1995年留學日本,并先后到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紐約眼耳鼻喉醫院、紐約大學西奈山醫學院等參觀學習,關于視網膜Müller細胞以及血管內皮干細胞的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發表論文100余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及省、市課題28項,獲科技進步獎5項,培養博士、碩士生近40名。曾獲省級拔尖人才、百名杰出青年、衛生系統拔尖創新人才等多項榮譽。2014年被評為蘇州市姑蘇衛生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