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雙眼視覺

  在觀察外界物體的時候,每一只眼睛的視網膜中心凹上都行程一個單獨的物像,兩只眼的的物像引起的神經沖動傳入大腦的視覺皮層,經過大腦皮層的綜合作用形成一個單一的具有立體感的視覺影像。

  雙眼視野的中央部分重疊,稱之為雙眼視野區。每一只眼的周邊顳側視野沒有和對側眼的事業重疊。這一個月牙形的區域稱之為顳側新月去新月區(temporal crescent),它對應的是鼻側周邊視網膜,新月形視野區屬于單眼視野區。雙眼視野可以彌補單眼視野的局部缺損,一只眼視網膜上某一部位的功能缺損,可以由另一只眼的相對應的部位來彌補。比如,在雙眼視野中,人們察覺不到生理盲點的存在。因為外界物像落到一只眼生理盲點上,同時也落到另一只眼視網膜上,另一只眼可以看到它,可以就彌補了這個缺損。

  一、雙眼單視圓

  一百多年以前,有兩位生理學家,提出一個雙眼單視圓的概念,后人把這個圓周稱為Viteth-Muller。通過注視點和兩只眼的節點確定的圓周,就成稱之為Viteth-Muller。也稱之為理論雙眼單視圓,或稱之為雙眼單視圓。

  圖2-1.所示,在客觀視覺空間的某一點P,如果兩只眼的視軸在P點交叉,P點稱為注視點。P點成像在兩只眼的黃斑中心凹p和p’。假設客觀視覺空間中有一系列的點,排列在注視點的兩側,排列在一個平面上。這樣每一個點成像在視網膜的對應點上,比如,Q點,也分別成像在視網膜的對應點q和q’。把空間的這些點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圓周,我們稱之為視界圓(Horopter圓周)。根據同弧上的圓周角相等的原理(在同一個圓周上,等弦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可以證明圓周上個點都分別在視網膜對應點上成像。

  通過幾何學的計算,滿足上述條件空間無數個點,這些點能夠產生單一視覺,在外界形成一個圓周。這個圓周通過兩只眼的節點和注視點。這就是某一個注視距離確定的視界圓,也稱為雙眼單視圓。

  圖注:o和o’是兩只眼睛的結點,p點位兩只眼的注視點,分別成像在兩只眼視網膜的黃斑中心窩p和p’。雙眼但是圓周上另外一點Q,分別成像在兩只眼視網膜的q和q’上。

  就在同一時代,其他學者通過實驗證實,所謂雙眼單視圓周是不存在的。當雙眼注視空間一個目標的時候,在這個目標的兩側中無數的點鏈接起來,形成的不是一個圓周,而是一個扇形的圓弧。這個圓弧車稱之為單視界。隨觀察距離的不同,這個單視界呈凹形或者凸形。在近距離,比如,20cm和76cm遠,前方的視界面呈凹形,凹面朝向觀察者。在6m遠,則呈凸形??茖W研究是不斷進步的,一個實驗理念出來,后來的實驗較為精確。但是,經典的Horopter圓周,對雙眼視覺形成的基本原理描繪地非常簡練,其基本概念是完全正確的,所以,這個Horopter圓周仍然是臨床上用于解釋雙眼單視形成的重要概念。

  二、正常雙眼視覺形成的基本條件

  Parks說過,斜視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我對斜視學的運動部分非常感興趣,然而較感興趣的部分,還是直覺部分。斜視學涉及到正常和異常的雙眼視覺,斜視的診斷和治療,如實的診斷和治療,弱視的診斷和治療都是圍繞雙眼視覺進行的。這一部分不僅有趣,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介紹一些有關的重要概念。

  (一)雙眼中心凹注視,注視目標必須在兩只眼的視網膜中心凹成像,然后被大腦感知。而且感知到物像具有一定的空間定位。也就是說,視網膜中心凹不僅具有形覺功能,而且具有空間知覺功能。

  (二)正常的眼球運動功能,為了保證雙眼中心凹始終注視感興趣的目標,當眼球向各個診斷眼位運動的時候,必須保持雙眼運動協調一致,視軸始終平行。

  (三)視網膜對應點上物像必須相同,注視目標在兩只眼視網膜上形成物像的大小、形狀、顏色和亮度等參數,必須是相同或者相似。

  患者具有以下疾患,兩只眼視網膜上形成的物像不同,比如,如果兩只眼的屈光狀態不同,比如,屈光參差,物像經過屈光間質之后,視網膜上的物像大小不同,清晰度也可能不同,大小差別超過5%,兩只眼蓉兒化工呢過不能形成。黃斑區和視神經的病變能夠引起知覺水平上的顏色差異,也可能導致融合功能的破壞。單眼屈光間質的混濁,比如,單眼局限性的白內障,可能一起兩只眼視網膜上物像量度不同。斜視發生之后,兩只眼的視軸分離,視網膜對應點接受來自不同方向的物像。

  (四)正常視網膜對應

  只有兩只眼視網膜存在正常的對應關系,才能產生正常的雙眼單視功能。如果視網膜對應關系異常,融合功能也不可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