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復視

  雙眼單視圓上的點都能夠落到視網膜的對應點上,所有這些點付出的光線刺激視網膜之后,都能夠產生雙眼單視。還可以這樣說,凡是位于雙眼單視圓之外的點,在Panum’區之外,在視網膜的非對應點成像,這些非對應點存在視差。在后一種情況下,則出現復視。

  如果受檢者注視前方一個目標,比這個目標遠的或者近的目標,按照理論來說,這些目標都或落到雙眼單視圓以內或以外,這些目標可能誘發的復視,這種復視稱為生理性復視。具有正常雙眼單視的人,生理性復視很容易得到證實。參照圖2-3,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在正面墻上有一個明顯的標志,比如一張油畫上樹干,這個樹干位于觀察者頭顱的正中平面上。在受試者正前方閱讀距離上垂直放置一根鉛筆,這根鉛筆也位于頭顱的正中平面上,與樹干平行。鉛筆比較近,樹干比較遠。我們先注視油畫上的樹干,這時候發現鉛筆變成兩個,受試者閉上一只眼,可以發現對側的一個物像(鉛筆)消失。即閉上右眼,左側的物像消失。換一句話,注視遠方目標的時候,近處的目標是交叉復視。即右眼看到的物像位于左側,左眼看到的物像位于右側。

  圖注:圖A所示,雙眼注視遠處目標F點,近處第二目標P’ 點產生交叉復視,P’成像在視網膜黃斑顳側,或稱為顳側視網膜成分的主觀視覺方向指向鼻側,兩只眼產生交叉復視;圖B所示非叉復視,即同側復視,雙眼注視近視目標F,遠處第二目標P成像在視網膜黃斑的鼻側,或稱之為鼻側視差,鼻側視網膜成分的主管視覺方向指向顳側,形成同側復視,也稱之為交叉復視。

  如果以兩只眼的黃斑中心凹為參照物,近處的目標成像在顳側視網膜上,存在水平視差。如果兩只眼注視鉛筆,則看見一根鉛筆。這時候遠處的目標產生復視。交替遮蓋兩只眼,可以發現同側復視出現。因為比較遠的物體在黃斑鼻側成像,物像的空間定位是顳側,所以屬于同側復視。

  生理性復視的臨床意義

  生理性復視是雙眼視覺的基本性質,具有雙重的臨床意義。偶爾有人能夠感覺生理性復視的存在?;颊呖赡軙虼巳フ已劭漆t生。在眼科經過全面檢查之后,如果發現患者確實不存在畸形眼外肌麻痹或者其他誘發復視的病因,而且不存在顯性斜視,醫生就應該得出下面的結論,患者出現復視可能屬于生理性復視,生理性復視是正常雙眼視覺的一個特點。在共同性斜視經過治療之后,生理性復視是否出現,這是一個非常有用指標,用于衡量患者雙眼視覺是否恢復。如果存在生理性復視,說明患者的雙眼視覺恢復的比較好,比如,外斜視患者手術后,生理性復視恢復,說明顳側視網膜抑制消失,雙眼單視恢復得比較好。

  生理性復視不是視覺實驗本身產生的現象,而是視覺系統固有的生理現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沒有發現復視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干擾。為什么呢?

  自從建立雙眼視覺之后,我們就習慣和適應雙眼視覺與生理性復視,平時,生理性復視總是處于抑制狀態,我們從來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如果患者一只眼發生外直肌麻痹,出現內斜視,一只眼注視前方的目標,另一只眼發生內斜,斜視眼視網膜上的物像向鼻側移位,患者產生同側復。如果患者的內直肌發生麻痹,眼球外斜,偏斜眼的物像位于顳側視網膜,則患者產生交叉復視。急性麻痹性斜視出現的復視是有規律的,也就是說眼位偏斜的方向與復視像偏離的方向相反。所以,根據復視的位置分布規律,能夠分析那一條眼外肌屬于麻痹肌。

  這類復視是正常知覺狀態下出現的復視。也就是說患者的視網膜對應是正常的。屬于正常知覺狀態對于異常的運動狀態的反應。

  一般情況下,共同性斜視發病比較早,盡管視軸處于偏斜狀態,患者也不存在復視。一只眼是視覺信息傳遞到大腦皮層可能受到抑制。這種特殊的適應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視覺中樞能夠選擇性的剔除一些“干擾的”,“不希望有”的神經沖動,使得這些神經沖動在意識中消失。無論是在正常視覺狀態下或是在異常情況下,這種抑制現象非常必要的,在檢查法一章中,還要討論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