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應用於兒童的客觀驗光法有:睫狀肌麻痹下的視網膜檢影法、電腦驗光法和攝影驗光法三種。常用的是前兩種。比較常用的是一種。視網膜檢影法包括點狀光檢影法及帶狀光檢影法。

  (一) 視網膜檢影法

  視網膜檢影法是在半暗室中進行的。借助于檢影鏡和鏡片組。操作簡便,結果準確。其方法與成人的檢測方法相同。對其具體操作及判定技術,本節不再贅述。只談幾點技巧:

  1. 點狀光檢影

  (1) 學齡兒童特別是8歲以上者,容易出現調節痙攣。雖然已經應用了睫狀肌麻痹劑,但是有一部分病例,調節仍不易放松。當觀看影動時,瞳領內常有不均勻的閃光感、旗飄感而且影動的順、逆多不穩定。遇到這種情況,應當繼續應用睫狀肌麻痹要。也可以讓受檢眼通過醫生耳邊看遠目標或者讓對側眼卡員目標。引導對側眼看遠目標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看遠。另一種是利用潛望遠鏡原理讓對側眼看遠。

  (2) 在檢影前調整兒童座位高低,使醫患的眼在同一水平,盡可能檢查患眼近軸的屈光度。當其與醫生視軸相差5°以上時,影動的判定不易準確。

  (3) 在瞳孔中央出現逆動時,如果全瞳孔領仍然存在一種顏色偏紅的順動影。就應該注意以中央逆動開始出現時的度數為中和度。

  (4) 當發現剪動影時,就應該用裂隙燈檢查屈光間質是否有混濁。兒童時期的先天性白內障和角膜云翳并不少見。還有一種情況是晶體的質地本身就不均勻。這些原因剪動影的處理與成年人相同。

  2. 帶狀光檢影

  帶狀光檢影鏡比較適用于配合性較差機及有散光兒童的檢影驗光。帶狀光檢影所發出的總體光束是條帶形的。條帶長軸的方向和入眼光線的聚散度可以通過手柄調整。對于散光眼而言,當入和出散光眼光線的據聚散度和檢影鏡子所發出的條帶方向一致時,在醫眼視網膜所形成的光帶邊緣比較銳利。因此醫生感到的患眼瞳孔內的光帶較亮;邊緣較清晰;瞳內、外光帶方向一致。

  帶狀光檢影法與點狀光檢影法對華景、醫生和患者的要求是一樣的。包括:環境亮度、患眼散瞳方法、檢查時醫、患眼相對位置關系、檢查距離、醫生持鏡體味和姿勢等。也包括影動順逆的判定標準及根據影動的順、逆,在受檢眼前所加鏡片的性質(球或柱)、符號(正負)度數等。還包括“中和”標準的判斷以及檢影結束時的距離折算度等等,與點狀光影檢查法完全一樣。其區別只有四點:

  1. 瞳孔內影子的心態是條帶狀的,而不像點狀光點檢影鏡那樣,是圓光斑(順動)或月牙形光斑(逆動)。

  2. 檢影鏡拂動方向只能與檢影鏡所射出的光帶方向垂直。即當光帶長軸放在180°時,檢測90°軸位眼的屈光度或散光的度數。當光帶長軸放在45 °時,檢測135°的屈光度或散光的度數,余次類推。

  3. 檢影時,應隨時以拇指不同程度地下壓光源推板,改變光帶的寬度、亮度、聚散度。又隨時一食指通過轉動燈座旋柄,改變光帶方向;通過更換眼前的鏡片的度數,可查出散光的軸位和度數。

  4. 測定散光軸位的方法與其他檢影方法測定散光一樣。醫生習慣先以負球鏡中和逆動的度數或負散光。將其散光變成與負散光軸位垂直的順動光帶。等到中和其正散光之后,再行透鏡的等值換算。確定順動散光軸位的方法,正是帶狀光檢影鏡的突出優點。也正是這些突出性能。使帶狀光檢影鏡適應了某些需要快速檢查的兒童。帶狀光檢影測散光和經常應用的方法有:前傾后退法(approaching and receding)、增效法(enhancement)和騎跨法(tradding)。具體方法可以參考相應的屈光專著。

  (二) 電腦驗光法

  電腦驗光法也是一種客觀的驗光法。檢查的時候,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一是兒童的受檢眼要用睫狀肌劑充分麻痹睫狀肌。第二是按時用標準眼校對儀器。第三是受檢兒童注視儀器所給的目標。因為這樣做,不但促進了受檢影的調節放松,而且保證所檢測的結果是受檢眼近軸的屈光度。

  電腦驗光法的原理其實并不復雜。只有真正了解儀器運行的原理,才有根據對其檢測結果持肯定、否定或參考的態度。關于電腦驗光的原理,在本章第四節另有詳細敘述。

  1996年徐世平用阿托品行睫狀肌麻痹,以電腦驗光儀、角膜曲率計和視網膜檢影法檢測3-13歲兒童348例696眼的屈光狀況。其報告是:電腦驗光和視網膜檢影兩法所測球鏡值呈高度相關性(r=0.964)。兩種方法檢查結果是球鏡值差≤0.50D者,占82.2%。兩種方法得到的結果之間的差異無顯著性。(x²=3.54,P>0.05)。電腦驗光比視網膜檢影法檢測的遠視度略低,近視度略高。差值多為0.25-0.5D。電腦驗光法、角膜曲率法和視網膜檢影法所測散光度及軸位平均值間,也是無顯著性差異(P>0.05),且呈高度相關性(r分別為0.899及0.976)。趙家良等統計顯示:手持分體自動電腦驗光儀與睫狀肌麻痹視網膜檢影兩術所測等效球鏡相關系數為0.95.

  以上兩人都認為電腦驗光法的檢測是客觀的,而且適用于兒童。但是對一些不能注視目標的,比如,嬰幼兒、多動癥、眼球震顫、屈光間質輕度渾濁者以及某些其他眼病患者,檢查結果可能出現比較大的差異,或者不能得到結果。

  (三) 散瞳攝影驗光法:

  散瞳攝影驗光法術是對角膜和眼底的反光同時攝影。經電腦分析其影動順、逆,耳報告結果。從而客觀地檢測了尤其是6歲以下兒童的屈光狀態。梁納以溫州醫學院研制的雙裂隙攝影驗光儀檢測了5-12歲兒童100只眼,認為結果尚可信。隨數碼錄像機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這種檢查法對嬰、幼兒眼屈光狀況的檢測更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