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映光法(Brukner實驗)
適應癥:這是一種比較粗略的檢查方法,適用于各種年齡段的患者,特別適用于嬰幼兒的斜視、屈光不正和屈光間質混濁。
操作方法:在暗室或半暗室狀態下進行檢查。小孩坐在父母的腿上,面朝正前方。檢查距離:醫生距離患兒80cm-1m,面對患兒,用直接檢查鏡發出的光線著涼受檢者的雙眼。一束光線向患兒的眼睛找來,可能會引起患兒的興趣。趁患兒觀察的機會,醫生抓緊時間,觀察患兒雙眼瞳孔區反光的顏色。參見圖4-29.
觀察角膜映光點的位置,眼底反光的亮度以及顏色。正常情況下,兩只眼都是紅色反光,而且反光的強度相同。如果一只眼斜視,注視眼反射的光線呈暗紅色,斜視眼瞳孔區反射的光呈白色?;蛘呖吹絻芍谎鄯瓷涞墓饩€的亮度或顏色相差懸殊。
調整直接檢眼鏡的光照亮度,降低亮度,再調到較高亮度。觀察角膜反光,觀察瞳孔的大小。注意瞳孔的大小,降低亮度,對光反應以及注視運動,確定是否存在弱視。
兩只眼瞳孔區的反光不同,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反光強的一只眼是斜視眼:發光比較暗的一只眼可能患有高度屈光不正或者屈光間質混濁。
觀察到以上三種現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懷疑患者存在屈光不正,可以進一步散瞳,視網膜鏡檢影,檢查患者的屈光狀態。確定屈光不正的度數;如果懷疑屈光間質混濁,可以進一步作裂隙燈檢查,或是全麻下做眼底檢查,明確診斷;如果懷疑存在斜視,還需要用遮蓋試驗確定是否存在斜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