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eschowsky歪頭試驗(The Bieschowsky Head Tilt Test)

     如果患者某一條垂直肌肉麻痹,當頭部向某一側肩頭傾斜的時候,有些患者的垂直斜視的度數就會隨之發生明顯的改變,有些患者變化的幅度不明顯,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的變化,這種檢查方法稱之為Bieschowsky歪頭試驗。

  檢查方法的機理

  在1990年,Hofmann和Bieschowsky即使了歪頭試驗的生理基礎,Bieschowsky把這種檢查檢查方法推廣到臨床,后人普遍嗎稱這個檢查方法為“Bieschowsky歪頭試驗”。實際上,大約在Hofmann和Bieschowsky之前30年,Nagel已經發現一只眼的上斜肌、上直肌和另外一只眼的下斜肌、下直肌存在聯合作用,引起雙眼的內旋和外旋。Nagel也曾經提示,旋轉垂直肌肉不全麻痹的患者,當頭部向某一個比較合適的方向傾斜的時候,斜視度會發生比較明顯的變化。后來,Hofmann和Bieschowsky在臨床實踐中,全面地證實這個理論。并且,對歪頭試驗的病理生理基礎進行了詳細地解釋。比如,患者右眼上斜肌麻痹,頭部向右肩傾斜,前庭神經(otolith apparatus0)將發出神經沖動,直達眼球運動中樞,眼球運動中樞再下達相應的神經沖動,支配相關的肌肉出現收縮,使雙眼圍繞前后軸向左旋轉。右眼上方的兩條肌同時收縮,使右眼內旋;左眼下方的兩條肌肉同時收縮,使左眼外旋。

  在正常情況下,右眼上斜肌和上直肌收縮,其旋轉方向的力量是協同的,共同使右眼內旋;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分力是拮抗的,維持眼球不出現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偏斜;由于右眼上斜肌麻痹,上斜肌的下轉作用沒有能力對抗上直肌的上轉作用,右眼則出現上轉。我們稱這種現象為Bieschowsky歪頭試驗陽性。當頭部向左側肩頭傾斜,雙眼右旋,右眼的下斜肌和下直肌、左眼上直肌和上斜肌同時收縮,麻痹肌肉(右眼上斜肌)沒有直接參與,所以視軸不再出現進一步偏斜。

  在上、下直肌麻痹的術后,Bieschowsky歪頭試驗的檢查結果不明顯,就是說,垂直斜視變化的幅度不大。原因是斜肌的主要作用是使眼球旋轉,其垂直作用的分力相當小,上、下直肌麻痹,即使垂直方向的分力不能與斜肌對方,正常的斜肌也不能使眼球出現大幅度的垂直偏斜。所以,垂直直肌麻痹的術后,患者Bieschowsky歪頭試驗的結果不明顯。

  在臨床上,如果患者存在垂直斜視,常規應該進行Bieschowsky歪頭試驗,用于任何單條垂直旋轉肌肉不全麻痹的鑒別診斷。因為臨床上較多見的單眼上斜肌麻痹,其次是單眼上直肌不全麻痹,單眼下直肌和下斜肌麻痹相當少見。只要我們能夠熟練地應用Bieschowsky歪頭試驗鑒別上斜肌和對側眼上直肌麻痹,熟悉Bieschowsky歪頭試驗的機理,臨床上遇到的其他單根垂直肌肉麻痹的鑒別診斷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自從Hofmann和Bieschowsky全面詳細了論證了這個試驗的機理之后,Bieschowsky歪頭試驗就成為臨床診斷的重要方法。